第九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专题论坛文字实录
发布时间:2016-09-19 13:19:25
2016年9月13日 大连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专题论坛1 :发展场外衍生工具服务实体经济
主持人:大连商品交易所产业拓展部总监蒋巍
论坛嘉宾:
大连保险学会副秘书长余方平
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刘峰
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启军
芝华商业数据有限公司CEO 黄劲文
北京仕季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于成刚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综合创新办公室主任李华
蒋巍:首先非常感谢今天参与论坛的伙伴,第一位上场的是余方平先生,第二位是唐启军先生,第三位是刘峰先生,第四位是于成刚先生。第五位是李华先生。第六位是黄劲文先生。
很高兴能够主持这个论坛,大家知道,玉米期货市场一直在整个市场风险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举办的盛会,恰逢比较深刻的历史时间,市场价格会是波动更加加大的阶段。在这个活动中,无论是产业链中的种植者、贸易商都将面临一定的风险,很多企业都需要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应对新的市场形式。在最近这两年,这个行业有些了解会意识到,除了原有的期货风险管理工具以外,又衍生出新的工具,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或者场外期权,都已经出现,那么今天特别邀请嘉宾进行一个深入的讨论。我们也有产业的代表,还有公司的代表,数据的代表,首先我们第一个问题要问一下唐先生,这几年确实商品发展的迅速,在这种发展中期货公司成为率先开展业务的市场重要,作为一个期货公司,想问一下,您多年来为什么在期货市场发展之外有迅速发展,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唐启军:非常感谢今天的会议,现在各个金融公司都是很热,大家非常积极,做得非常好,是什么原因呢?首先我看一下这段时间国家调整的政策,由于全球经济下行,国内经济带来很大的波动,这种波动对我们企业还有农民都很难掌握,第二个我们国内玉米趋于减产,玉米减产怎么种,另外,这种变化如何掌握?何种风险?都需要实体经济规避,他们掌握一些方法,特别是利用原有期货功能,就在这个时候好多企业看到场外。特别是感谢我们大连商品交易所对场外商品所做的支持,好多企业用这种方式进行规范,和风险规避,这样的逐渐在实体过程中逐渐加强。那么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现在很多企业和农场,大量的卖出其他的豆粕,在2014到2016年,大豆价格向下走,好多价差的农场,买的其他的饲料厂和企业,并不着急减价,买完以后一旦持有,几个下行,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点,这样情况下还能获利。今年以后突然大豆上升将近1000点,大幅上拉,不给价,用户拿不着订单,越玩越困,应早点做一个场外衍生品,买了一个场外期权。所以很多企业出现了亏损,现在由于这种风险提高以后,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金融工具,所以出现了风险。下面这些企业更有利于规避期货和交易风险,进行一种风险规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场外期权规避大家依赖度特别高。对实体的需要,未来跟期货一样,也绝对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交给于总,为企业做了很多套期保值,今天有没有什么经验给大家介绍一下,各自对于企业风险的作用和自己的不足。
于成刚:期货和期权分三个。金融工具,首先是一个工具,其实这三个工具,有它的优点也有缺点,关键是面对不同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举一个例子,期货会对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但是期货其实对于整个企业的研究,还有操作要求其实比较高,但是期权可能首先观点要对,如果观点不对了,中间的过程做机制是比较高的。这是我对期权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还有我觉得,可能是存在一个误区,经验和风险,风险是不是一定比期货风险大,实际说可以把它理解为经验,其实我们平时接触的所有的保险,包括寿险、车险和其他类似的,这个是大家的一个误区。再一个我想强调一个概念,不要把过多的关注点放在怎么用期权上,这不是企业该考虑的,把更多的关键点放在怎么用上,其实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优势,怎么用是金融机构做的,用在什么地方,应该是企业去考虑的。这个我个人观念上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交给刘峰先生。大家知道你的公司是非常大的深加工企业,作为一个深加工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比较早的参与期货和期权的业务,今天想问一下刘峰先生,贵公司是怎么样看待衍生工具在发展中的作用,您是基于怎么样的考虑,率先发展期权的业务。
刘峰:首先感谢蒋总的提问,也感谢大商所给我们交流的机会。我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功能配套企业,在积极探索期货市场方面,我们是摸索了十几年,在实际运作方面,稳健运作三年,主要是2014年大商所推动了玉米淀粉的上市。以前无法期现结合,现在玉米淀粉期货上市以后,推动了整个企业的全面发展。在这个方面,如果说期货给我们有什么作用,重点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个是企业经营方面,这几年通过套期保值、跨期套利、基差交易这些稳健操作,实现了整个企业的风险避险,提升了整个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二个方面,是在整个客户方面,以前的时候,对客户定价明显很难,找不到平台,他看到的价格和方向,是软硬高低各不同,那么有了玉米淀粉期货以后,大家在一个平台上,通过基差定价和管理企业实现了在价格方面和战略合作方面,没有期货平台对我们整个客户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企业。
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在同行方面,作为一家企业,每家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和功能配套企业,都是期货期权操作方面的龙头企业,在这方面最成功的企业是嘉吉,反过来讲,如果你作为一家国有企业,你没有参与整个期货金融衍生品的使用和交易,你很难和同行企业,在国际上同台竞技。如果说期货这几年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就是规避了风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加健康。在期权方面主要是得益于大商所,鼓励支持三农和模式创新,在这个方面我们和期货共同联手,成功取得了大商所场外期权,服务产业链试点项目。大家很奇怪,为什么现在叫期权,实事求是的讲,期权在芝加哥到1982年再到整个香港期权交易所,再到我们今年,中国期权一直是在影响当中,但是纵观国外的市场经济国家,期权的交易远远大于期货的交易。那么纵观现在国内国际的差距,为什么用期权,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第一个是企业的强烈需求,我公司在整个模式尝试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我们当时是整个磨合了三年,一个是基于保护价格收购老百姓的玉米,二是价格上涨的时候,回到最高的价格,老百姓把玉米与我们进行保管,这样我们来化解整个企业的问题,虽然带来整个零运营,但是相对来讲也带来了价格波动的风险,我们尝试和保险公司合作,探索了一些路径,那么在这个节点,申请了场外期权以后,基本上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因为期权真正解决了问题。联手国外公司,解决三农的问题,解决的企业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主要是基于整个风险评估,现在整个期货在套期保值来套保卖出,现在整个期权操作更加灵活,操作更加多样化,现在1701,当时做了一个估价,第一不会跌于1600,不会高于1800,你可以通过期权,来保证这个期限的保值,通过期权实现整个养殖户的收益,所以第二个方面,给我们解决了企业单向发展。
第三个方面,期权主要是培养了现在风险管控团队,虽然风险管控和期权有点类似,那么我们联合整个期货公司,共同培养团队,成长一批新的风险管控团队。
第四个方面,主要是保证金,期货保证金,相对来讲比较高,但是期权3%,虽然利率比较高,所以基于以上四点,现在开始积极的大胆的,而且是积极的运作,进行一些新的尝试。我公司是上市公司,所有的期权操作,都是符合证监会的要求,但是在整个期货发展过程中,必须有整个产品运营,资本运营,如果光有产品运营,没有资本运营,企业难以运行。所以我们会进一步和期货公司合作,包括同行的,大家都很期盼那一天,谢谢大家。
主持人:第四个问题交给余方平先生。现在这项业务是在各方的关注下发展的非常好,而且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我们想问一下,最开始推动这项业务发展的时候的初衷是什么,怎么看待产业的发展前景。
余方平:04年以来,通过国家定价方式来调控市场的波动,但是随着国内外农业形势的变化,对主要收购价,临时收储农业补充政策效率越来越不相符,政府财政负担加重,我们在做保险过程中,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扩大重点领域,而这些资金作为借贷,由于价格下跌无法收回成本,有的因为借贷巨额债务,债务还不上时有发生。2014年使农民对价格风险管理需求更加强烈,之前保险业探索推出了一些传统的价格保证,但是不能满足农民转移市场风险的巨大需求和国家完善农民市场价格的需要。我们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农产品价格期货,结合保险和期货的优势,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减轻财政压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农产品期货价格,我们借力期货市场,借力在保风险管理机制,锁定价格下跌风险,转移保险资产,提高保险公司市场风险的承受能力,实现多领域广覆盖,通过保险业自身技术的开发,行业在政策保险方面,引进了大量的经验,保险公司还有很多网点,服务比较优质,能够向广大农民提供简单易懂的保险,能够得到广大农民的接受度。基于上面的现实,在2015年初提出了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想法,并在产业总部指导下,联合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试点保险加期货这种模式,是保险和期货两个市场首次协同服务,实际上是利用期货风险对冲加保险资源服务,这两个优势互补。我个人认为,保险加期货是适合中国农业特色的有效探索,能够为国家大量散而小的农企找到市场化的金钥匙。同时,如果用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取代传统的财政补贴手段,也会为国家农产品价格机制推进创造条件。
主持人:接下来请李华讲一下贵公司的业务开展的状况如何,对下一步的发展,有一些什么样的展望。
李华:我从保险实践角度讲一下刚才主持人问的问题。一个是目前的状态,第二个是一些看法。目前的状况大家比较清楚,2015年8月14号在大商所支持下,跟期货公司签订了保险加期货农产品期货价格的第一单,第一单当时是玉米,因为体现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后来2015年的情况,上一届玉米大会上,很容幸也在湖北落地了第二家,2015年的情况,是散点的状况,分别在辽宁和在东北的玉米粮食,到了2016年,因为一号文件的支撑,特别是大商所的重点课题的支撑,总体实现了全面开发,全面推进的状态。所谓的全面开发,在品种上除了在玉米上面,现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都有落地,同时在江苏和北京也有新的试点落地,同时在大豆上,在黑龙江和吉林也有新的试点。鸡蛋在北京和湖北,相关的主管部门推动下,未来也将有一些试点推出。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从公司行业情况来看,应该是一个全面开发全面推进的状态。这是目前的情况。
第二个问题,总体来说是积极乐观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讲一下,第一个是刚才所说的,业务上已经有了全面开发全面推进的趋势,第二个从模式上来讲,现有农产品期货价格,未来在很多方面,有一些做法。首先第一点,现在从生产环节,到全面的全产业链延伸,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样的话,把单纯的农户到后面的服务加工商贸易商,到后端的餐桌的链条有一个拓展的空间。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一些新的想象的空间。
还有一个从单一的金融工具,到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过去做保险的做保险,做期货的做期货,因为有了保险加期货的合作,现在有一些模式,希望通过传统保险来解决自然异地的风险,通过保险加期货或者加异地的期货,解决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通过这两个金融工具的合作,希望解决比较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希望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个还是有想象的空间的。
第三个保险加期货也面临着一个从被动适应,向主动的反推的转变。因为我们一直在聊,现在的保险加期货,价格来讲,应该区分两个基本模式,一个是基础模式,就是保成本的模式,另外是在期指上有一个补充,如果倒推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当中的演变,内部蕴含了一个逻辑,保险加期货的这种金融工具的融合,不仅是被动的适应了产业的发展,反向促进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业的发展照样很合理会带动服务的金融工具,从这三个角度来讲,在模式这个维度,有一些发展的空间。
近期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规划,也同样推进保险和期货的发展,写入了行业发展规划,所以从政策背景角度来讲,也面临着很好的政策发展的宏观环境。所以从整个业务发展态势,模式保持的空间以及政策背景来看,这个模式还是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主持人:在整个产品业务模式上怎么创新,是不是就是说我们目前在保险加期货上只是简单的模式,将来是不是我们可以从保成本,保收益,甚至保农业,也可以和工业企业,可以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模式出来。是这个意思吗?
李华:对,未来希望通过保基本的情况,通过在基础层面上,倒推产业的升级。
主持人:我们可以看到,保险加期货,结合衍生品和保险公司标准化,今后还有很多的产品来做,对于我们的产业也好,或者是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未来创新空间比较大。第六个交给黄劲文先生。
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场外产品,以及目前出现的鸡蛋对于蛋鸡养殖行业的风险管理的作用。
黄劲文:首先从蛋鸡企业来讲,作为一个企业,有一些什么风险,我可以把风险归类为:生产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
生产经营的风险,怎么样把母鸡提高饲料的使用率,怎么样提高产量,增加蛋的控制,怎么样控制防疫,这个是一个。鸡蛋这个行业,现在市场风险都可以找到衍生品工具是比较少的,主要成本是玉米豆粕,主要的收益是鸡蛋。这个行业来讲,应该是能够很快的脱离过去的那种小农经济,靠天吃饭的状态。这里面是期权加保险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企业目前的状态来讲,跟美国行业比,回到美国100年前,那个年代也是从小农到企业发展,正好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目前比较大的一个是期货,还有期权,目前的农业企业,大部分都没有这样的资产,我们的企业薪资方面,不是很高,金融市场把控,聚集在一线城市。有各种各样的制约,也就是说推动的比较少。我们从蛋鸡养殖,到加工企业来看,真正有专业团队做套期保值的不是很多,这个行业大部分是几千到几万只鸡,很多小农户根本没有什么经验,所以这个场外市场,还有保险,是降低企业成本,不需要很多期货的支持。第二个是能够个性化,毕竟是期货产品,畜牧业养殖刚才大家提到,尽量是简单的,没有什么干预。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用期货品种,对企业来讲,以羡慕的眼光来做。对他们来讲,一些个性化的优势价格只是其中一方面,最好是养一只母鸡多少钱,鸡蛋、玉米、豆粕三个为主,刚才讲这种组合自己操作,正面的风险,应该有卖保短期化。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您如何看待未来的农民合作社的风险管理需求,您觉得无论是农业保险,或者是场外期权,发挥什么作用。
唐启军:说实话农民和生产合作组织,对保险加期权的特别需求,我们看一下国家的收储政策,08年国家出台政策以后,玉米起保数一直涨到去年前的1.1元,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造成了玉米加工企业生存艰难。两年前,2014年我们把大豆品种放开,大豆价格直线下降,现在玉米进行市场化管理,价格波动小,作为中国农业生产链最前端的农民和合作组织很难掌握风险。
他利用其他所有手段规避这种风险的情况下,存在着一个差别。期货加保险,有保险工具以后,买了以后就可以用。比如说6月份,1701在7680这个价格,前两天7420,这种价格农民很难做。有了这个保险以后,农民非常愿意,所以未来前景非常广阔。
另外一个受到实体经济,运用场外衍生品,场外期权也非常受欢迎,因为可以一对一的场外交流,因为价格、时间,持续时间,都可以进行双方交易,所以个性化非常强,无论从场外衍生品也好,还是保险加期货,都有长久的卖点和生命力。大家知道基差500吨合约,如果在签场外的期权,一般都是200万800吨左右的,双方有一个差,如果我们这个企业,如果商品交易所推出这种交易行为了,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昨天接个电话,一个农民跟我交流,他说我们现在搞保险加期货,享受期货的价格,我们认为太低了,报上去130—140之间,其实目前来看价格还可以,但是他跟以往来比,他认为这个价格很低。虽然今年水稻没有变化,这也形成了现阶段不可争辩的现实。如果大连商品交易所早点推出来,能够把交易成本降下来,保险价格下浮,对我们收益更有利,所以我们从未来看,期货加保险,还有场外期权,对我们来讲是有长远的好处。
主持人:目前主要从事的是投资业务,我知道,你也是参与场外期权的业务,我想问一下,无论是从您的经历也好,您是如何看待场外期权业务发展的,另外您觉得目前场外期权业务发展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于成刚:目前场内和场外,我个人感觉,在整个期货管理上,我们认为场外期权的优势跟买车一样,场外期权是定制的,我可以根据企业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的观点,有定制的企业。场内的企业是标准化的合约,跟期货一样,个性化比较小一些,这个是场外期权的一个特点。但是其实不光是企业,包括现在投资的这种功能,我们自己的团队,我们在团队内部风险控制,都是用场外期权来解决的,在企业风险控制当中,经常遇到一种情况,你这个风险控制,都是很好的很细化的管理,但是任何一个部门的风险,都是可以用场外期权量化的,如果用场外期权把这个部门的风险量化了,其实你到场外,通过场内或者通过期货商讨,这个是在风险管理当中场外期权很好的用途。在风险管理当中,想的最多的是套期保值,套期保值跟场外期权,第一个其实有时候我们套期保值的量,在期货市场是满足不了的,但是场外期权只要有足够的量,这个量是可以不断增长的,假设上下游贸易当中,接触场外期权的话,其实这个量是可以上来的。
第二个就像我刚才跟大家汇报的一样,场外期权我认为可解决很好的一个问题。正常一个企业,是很难养一个期货团队的,天天给你做期货套期保值的策略,然后给你做期货保值,这是很难的。但是场外期权呢,企业有风险自己知道,如果场外期权,我们可以转化成让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做经营,这个我认为是它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我觉得这个有点像刚开始的期货市场,未来我们认为,场外期权做不做,如果一个企业正常的经营,想平稳的经营,我想象场外期权一定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工具。目前为止在我们做场外期权过程中,我们认为可能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流动性的问题,我进入场外期权如何去退出。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有场内期权,可能是场内期权是完全可以做的。做风险管理这么多年,我们这个团队,我们可能追求的方向,追求的阿尔法的声音,这是我们未来想发展的方向。
还有一个场外期权团队,存在信用的问题。场外期权最多的是企业之间做,因为利用中央结算,信用怎么解决。目前在国内场外期权还是零零散散,量不是特别大,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信用问题解决不了,会经历一个过程,可能场外期权会有违约的行为,这个信用怎么解决,对场外期权未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现在如果大家都提供保证依据,我相信很多人选择期权,是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如果额外追加一块的话,可能至少是失去一部分的利益。我认为这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可能又存在一个问题,如果你真的成为中央结算,可能是市场的行为,需要有一个流动性,我买很多期权,我卖了很多期权,我是需要对冲的。我可以跟企业对冲,可以跟同行对冲都可以,关键是大家的认知程度是什么。
最后一个是跟各位企业的老板们分享一个观点,观点是你一定要分清楚,期货也好,期权也好,它是经营工具还是投资工具,你要分清这个,我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想这是给市场组织者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方式,能够同时满足你所说的两个方面的机制。
下面一个问题交给保龄宝生物的刘总,因为在座各位有很多做了期货,有很多没做期货,谈论了这个关于场外期权未来的风险,希望刘总能够把您贵公司在参与整体交易过程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经验,或特别的提示点,能够跟在座的各位做一下分享。
刘峰:经验分享不敢讲,但是有一点体会,跟大家共享。
第一点体会,通过这些年团队期货的运作,风险识别量的问题,特别是做现货的时候,以前销售是全年的,如果场所扩大,原有价格波动将会影响全年的收益。第二点体会,风控管理在整个期货或期权运作当中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对整个风控定的是零线。我们认为在整个风险管控当中,一旦达到零点以后,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再一个是整个的模式,现在很多企业,刚做期货的企业,或者期权的企业,在这方面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东西,期货、现货,虽然很多相通的地方,但是有着很多艰难的地方,期、现结合是关键,实现整个企业的稳健经营。做期货现货的跳楼,这个跟中国文化有关系,往往走向两个极端。做期货运营,关键是实现现在整个期现结合,如果相互合作,往往在过程当中,强大了整个期货团队,经营方面还是领先,但是前期的合作,这是必须的。没有合作,没有领着走,肯定没有后面你自己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在整个期货和期权的选择方面,到底是选择什么,其实这个取决于两点,第一个是取决于行情的判断,要看市场预价的能力,第二个取决于性价比,是我们现在整个期权套牢,选择成本,来进行运作。这是三点体会,最重要的还是风险,三点体会,两点是风险,一是风险识别,二是风险管控,最后借这次机会,看到大连商品交易所很多人在台下,提两个请求,第一个,尽快实现玉米集团在华北的延伸,玉米期货整个市场,以及整个淀粉市场,这两个产品联合推广,特别是解决了整个企业经营难题和三农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因为以前整个玉米无法延伸,从今年开始,玉米成为市场产品,在全国推。第二个,配合企业共同调研玉米产业,玉米市场非常差,一年几千万吨,包括国内的空间非常巨大,价格波动都在600、700,有时候到800,期货品种重点是豆粕,再是玉米深加工企业,这个品种在期货上市以后,在整个玉米加工企业,养殖企业,还是整个加工企业都将是利好。
主持人:谢谢。这是非常好的要求,无论是要求还是建议,我们都会满足你们的要求,这样对我们的业务也会有很好的发展。请您从行业组织角度,为我们展望一下,保险和期货行业未来在哪些方面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您有哪些建议,给我们在座无论是产业的朋友还是保险的朋友。
余方平:农业保险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期权衍生品,对接资本市场,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和连通性。能真正实现将风险在证券和期货市场有效对冲,是我们传统的在保的有效方式,因此随着国内证券期货市场快速发展,我个人觉得,价格风险领域和期权领域将是我们风险对冲驱动型的保险业务未来发展的主战场,对保险公司,第一个是这个产业链,刚才李博士也强调了,我也高度认同,从整个产业生产和消费上,会有不同的产品需求,生产更需要防范价格下跌及价差的风险管控。第二个是资本管理的角度,可以把产量保险和价格保险综合起来,但是比这更高层次的比如说收入保险以及一些相关的保险质押贷款。第三个是气象灾害,对接资本市场的气象灾害救灾债券化,包括将来怎么样场内上市的互补跟保险相关的业务。另外我提给产业主体和整个产业过程中主管部门,从采购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保险加期货可以给经营者平滑他的财务,保证生产正常进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说,保险加期货,也能传导价格机制,保险加期货是一个给经营主体和产业带来专业的服务。也就是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机构来服务,我们要提升这种风险管理水平。
主持人:目前整个在和期货相结合的保险,现在最主要的是发挥了保险的定价作用,第二个通过期货进行了保险分散,您觉得在哪些方面将来还需要继续努力,或者对未来的产品方向提一些建议。
李华:谢谢大家。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了,我还是从实际经营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说一下,您刚才提到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做保险的具体业务,把场外期权作为工具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障碍。我们希望把场外期权作为工具,刚才说了,希望有成本更低的保险加期货的具体对接中,也遇到了保险定价和期权定价作为工具之间,定价的特点,有一些不匹配的地方。我们在想,是不是有可能出现保险连接的形式,这种场外期权的定价模式的出现,真正推动保险加期货作为产品在定价市场上。是不是可能出现一个场外交易的场所,一个平台,那么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进行中央清算的责任,能够有一些交易的安全性。当然刚才也提到了,也涉及到一些平衡的因素。第三个我们希望,风险分散可能性更大一点,我想从两个点来说:第一个是希望真正能够有更多的期货品种出现,实际现在保险方面,保价格平衡设计了很多,在风险分散方面,需要更多的途径。第二个存量方面需要优化,比如说有些交易规则,对清算的保险,做业务的时候,一些实际的需求上有一些不匹配的地方,这个也可能限制了我们做风险服务分散的可能性。这是我回答问题的第一个问题,在实际运行中遇到一些困难。
第二个维度是刚才也提到了,在保险期货合作过程中,会有一些更多新的工具或者说产品出现,实际上这也是可以分为两点来理解:第一个是作为想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更多的品种,更多价格发现机制,会促进更多的产品的出现。第二个是期货市场作为风险分散的场所或工具,在发展业务过程中,确实有很大的风险退出的机制。除了现在所提到的对于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分散之外,实际上在天气方面,现在做了很多天气的保险,实际上天气指数和我们做的传统的保险,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存在的,和资本市场对接,还是有问题。第二个是刚才讲的,在很多的传统保险打包的时代,我们对于巨灾,还有一些诉求,用一句书面话来讲,保险风险跟证券化需求,希望期货市场能够打造一个补充型的风险分散的场所和平台,这样的话,我想期货的合作会有更多的点,更多的权利,更多的想象空间。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交给黄劲文先生,海外市场衍生品业务、场外业务非常发达,国内处于起步阶段,请你讲一下您的经验。
黄劲文:谈到国外的场外市场,超过场内市场,有一个整个行业是非常成熟的。比如说国际组织加入ICA,全球有四大主要的会员,实际上帮助每个场外的期权保险公司哪些是它的风险,这个是两个市场之间进行交叉。国内目前的状态,第一个全国市场是培育阶段,之间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基础设施是缺失的,包括建场外市场的数据中心,这样的话,至少是作为一个平台。另外一个,现在更多的是在引导有中等需求的企业,但是没有找这些愿意承接风险的这些投资。
主持人:其实我们今天搞这样的论坛,也是我们觉得目前真的是市场所急需的工具,因为大连商品交易所经过23年的发展,确确实实在场内期货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大连商品交易所产品无论是在定价还是在企业的风险管理平台上,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今年的发展,大家也越来越感受到,产业和市场不断的发展,由于企业不同的人才资金和个性化需求,都和场内期货有一定的距离,标准化也是必不可少,所以为此大连商品交易所以及所有的期货行业市场参与者欣喜的看到,结合场外期权和期货业务,在期货公司和企业之间所开展这个场外期权在蓬勃发展,那么大连商品交易所也是非常密切关注这一业务的发展,为此搞了这样的论坛,交易所后面会继续一如既往的做好我们的工作,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就取消了在座各位来宾的提问环节,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参与。
专题论坛2:中国玉米市场价格走势及发展展望
主持人:中国玉米网创始人、首席分析师 冯利臣
论坛嘉宾:
永安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石春生
大连圭泽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顾众
浙江文德进出口有限公司谷物事业部总经理 肖强
中粮集团生化事业部风险控制部总经理助理 朱勇生
正大集团谷类品种管理总监 曹金刚
冯利臣:大家辛苦了。接下来有请下一论坛环节几位非常优秀的业内的嘉宾,首先有请顾众、肖强,曹金刚、朱勇生,石春生。一会儿我会邀请我们这几位嘉宾,因为他们都是业内比较优秀的从业者,他们回答的问题一定要从简,从快,我对你们的要求是从严。
第一个问题,中国玉米市场化之后养殖业企业在原料采购方面,应注意哪些?或者需要提出那些调整变化?
曹金刚:如果说特别是玉米调整后,以往我们就是说全年的价格需求比较好一些,特别是像政府,基本上这个价格作为底线,但是取消之后,我们可能面临各个地方的波动,特别是小区域市场特点就显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个人建议,今天我们既然参加大会,我们做一些套保就不一样,另外作为我赚的加工钱,但是如果过多的看这个你就会按照你自己的判断做得很高。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今年养殖业发生了变化,我们生猪存栏结构和规模现在是什么水平,预计未来一年,国家现在都在发扬养殖业,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否恢复我们养殖业高峰水平。
曹金刚:目前从我们了解看,前一段时间,明显表现出来是存栏或者不存栏,我们去一些工厂明显发现母猪卖得非常好,我们感觉是母猪存栏很多,现在生猪的存栏有下降,未来这个趋势来看,就是虽然现在养殖业里面比较多,从目前看,母猪存栏增加产地,母猪存栏增加以后,有可能会使得我们目前的生猪存栏数量加快,等于未来这两个都会继续提高,如果市场这样的话,我们在想会不会在回到以前母猪存栏高,生猪存栏高那些历史高峰,我个人不会有,因为我们看一些数据,现在各个猪场指标都在提高。从我们观察看,全社会提高幅度可以达到10%以上到15%。如果在到生猪的存栏,我个人认为,生猪存栏也不会达到以前的历史高峰,我们发现近些年以来,中国人会不会消费更多的鸡肉,从我个人数据看,这是时代发展,未来这个趋势制约了生猪的养殖,很难再恢复到我们历史上2011年高峰的时期。
主持人: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随便问。现在目前生猪价格这么高,如果玉米继续下滑,能不能激发下一轮购买热?
曹金刚:其实过去一直在激发,我是想这个过程,恢复不到以前养猪最高峰的存栏数。
主持人:我们现在对蛋白的消费,还有没有未来增长的空间?
曹:讲蛋白的消费,我们讲肉类的消费,我们中国现在人均量,已经达到日本和韩国的数量,应该说我们没有达到美国的数量,这跟我们饮食习惯有关,像美国人吃那么多肉的话,我们也消化不好,我认为只有结构变化。
主持人:您认为中国新的粮食市场风险和机遇是什么?顾总能不能给不能提建议,现在机遇在哪里?
顾众:市场化以后,大家把握可能会很好,这里有政策性的因素,你愿意承担风险,你不愿意承担你就做了价差交易。
主持人:下面我们问肖总,如何理解玉米市场要定价,政策含义什么是价格市场定价,我昨天是市场定价,他们回味半天产生共鸣,肖总,未来价格农民定价,政府提出的市场定价,您认为未来市场价格定价依据在哪里,政府含义在哪里?
肖强:市场定价的意思是,有真实的生产和消费,促进价格形成,过去作为政策定价,没有办法,市场定价的环境下,我们会更加关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的发动生产成本,正常的生产消费,以及进口,减少过去政策,政策是规避风险。
主持人:朱总,还是产业上的事儿,您认为习近平上台以后,企业今年采购的局面和环境与往年有什么相同,有什么新的变化?
朱勇生:这个问题是这样,第一个方面新年新的采购,市场需要考虑未来需求,今年我们看到价格,企业肯定会从自己的采购去考虑。第二方面我们采购的数量,采购的策略,以前的时候,采购没有选择,收完了挑剩下的。今年企业来说,比如说以前,很少去黑龙江采购,或者采得比较少。今年有可能采购的区域。第二个是品质上有两个方面,因此深加工的采购没法做到。还有一个就是重大因素就是品质差,我们今年品质差,因为没有临储。
主持人:今年预期玉米期货即将走向市场化之前,玉米期货波动率开始加大,持仓量一直在屡创心高,您认为玉米期货市场会有哪些新的量?
石春生:从玉米现在看,我们在座有很多都参与,今年新的亮点就是成交量,最高达到300万吨。我们认为未来可能会持续放大,我们看到每年玉米消费大概在1.8亿吨左右,我们知道可能农民相对好一些,未来价格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未来行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市场定价,来进行库存和管理。
第二个从机构投资者和基金来看,现在很多机构投资和基金,关注很多,作为价格投资工具,对于我们看到就像王总讲未来可能1000万市场,从这个角度讲,越来越多企业来参与,所以我们预测,玉米可能将所有农产品当中持仓量和成交量是最大的品种,而且未来的产业一定是通过玉米进行级差定价和采购。
主持人:石总说未来1000万不是梦,充分利用市场工具,把握好套期保值,包括风险规避的机会。在座的几位嘉宾注意了,这个是你们共同要回答的问题,你们认为未来的玉米市场价格的中轴线、天花板、地板,均体现在什么价位上,以及出现的时间和节奏上,可以抢答。肖总你先来?
肖强:高价能引发替代物,有规模的替代进口的价格。促进中国玉米向外走,这个我个人看法这个幅度可能非常宽,大概200—300点,而且如果我们看到目前南方的价格,过多转化成平仓价格,有规模的进口,大连价格达到1000到1100元,中轴线在1400—1500之间。
主持人:时间在哪?未来是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五个月,未来第五十九届产业大会呢。
肖:我个人看一个月到两个月都在1400到1500之间运行。
主持人:今天来宾来得这么多,我们在座每一位企业的经营层面,我们是11月份收,还是12月份,还是1月份收还是3月份的收,运行的时间价格和时点,一定要给在座一个欣喜的答案。什么时候市场化,什么时候市场要下跌,跌什么时候入场?
顾众: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难以服众,首先现有的政策,现有的国家政策,美国的玉米平衡点我觉得是这样,中国的玉米必须要减少产量,必须要降低库存,必须要解决中国的农业产业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没有用,按照这个思路,玉米很难说,比如说今天上午我们说,玉米多出3700万吨,明年还要多怎么办。我觉得要跌到什么程度,农民的种地成本下调,有人说玉米种地成本是400,有的是350,非常难以回答这个问题。美国的玉米到了日本多少钱,作为国家不可能一步到底,肯定不是一刀,反正不能增加库存,必须减少。要说具体的水平价格,我只能说蒙一个,反正是春节前后最低价。我向来不研究价格,我只研究有用的差价。要我说价格的确没法说。
主持人:顾总绝对是专家,滴水不漏。反正告诉你了,春节前后低了,低到多少,不知道。曹总能低到多少?
曹金刚:天花板和地板不清楚,只不过什么时间价格相对比较低一点,如果看中国,可能是中国不得不放粮的时候,价格是最低点。如果看时间的话有略有差异,没办法,真的没办法。
主持人:朱总。
朱勇生: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说,第一个从现货和期货,因为中国玉米市场严格来讲是两个市场,一个是中国市场,一个是韩国市场。在东北就是黑龙江。第二个是河北和山西,这部分是山西,从节奏讲,我认为东北第一波应该是11月份,之后12月份就是大规模限量上市,春节之后华北、东北压力逐步会减轻。第二个黄海,我觉得五月份之后,因为华北土地少,这个价格在下调,10月中旬我觉得在华北,真正的在5月份,或者9、10月份。所以至于现货价格来讲未来的价格1000是高的,第二是可以出口,而且是成规模的。华北价格1400差不多,期货就是跟着情绪走。
主持人:前四位业内专家,对未来价格比较迷盲,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应该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价格发现功能,因为1701、1705的价格,在1400到1500之间,已经运行很,他们还在迷盲,未来中轴线在哪里?这个问题交给石总来回答,1400的价格未来上涨空间还有下跌空间有多大,何时出现?
石春生:对我们来讲预测就像算命,我觉得提供一个现象,我记得4月份的时候在杭州,也是玉米大会的时候,我们大家肯定参加大会观点,一致看法当时我们搞一个期货,我们现在看到现象是什么?4月份就是在1400元,涨200块钱,这次又回到了1400。可能存在农民惜售这种现象。从期货角度讲,大多首先是看宏观,货币走势,然后行业。首先讲宏观,期货,然后产业。自上而下的分析。宏观是对冲基金入场的依据。期货交易是未来,交易市场之后是6个月的合约,我们产业是三个月以内。但是往往也是市场流动,影响了市场价格。目前我认为,1400左右又回来。
主持人:他们只做参考,不做具体。朱总怎么看?
朱:我觉得下降可能要达到1200左右。今天大家也看到,市场在反弹,过两天农民惜售,又回到1500甚至1600,往往这个时候企业套期保值,因为你做的是平抑价格,他们是博弈价格,你是相对价格。在美国交易量最大的是金融市场,这些投机,这些机构因为最终在这个市场,参与,产业定价,产业即有现货也有期货,没有价差,除了宏观对冲,中间价差都让产业划去了。同时也是投机分子,基金是省下来了,从全世界来看,未来一定是产业需求为主。
主持人:今天来的有很多基金机构,刚才石总说了,未来的价格低点,理想跟现实总有差距,只做参考,这块一定要谨慎,下一个问题是下面提问的,提的问题很好,但是这个问题真的无法回答,今年玉米最低收购价会是多少?我看了之后觉得,我想半天,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还是三亚的还是大连的,还是吉林的,我给你确定个地点。平仓价,今年大连港的最低的收购价格,这个可以是蒙一下,这个点还限定在12月初,因为11月底东北玉米开始批量上市,这个时候在想一下,刚才石总说了,1月份可能1200,推到港口平单价格得1300、1400,12月初营口港玉米的平仓价格在什么区间。区间可以放大到100,如果再不好回答可以放大到500。
顾众:首先今天的玉米是不是中国供过于求,既然供过于求的市场,什么来决定,一定是后期,放到以前囤起来,储存价值,当然现在来看,就是营造价值,什么价值你愿意囤呢,你敢囤吗?不敢囤,你不知道什么价格要放玉米,我们说玉米进口日本,然后再把征税算的差不多,现货的价格基本就1000块钱。第二个问题,一月份有没有仓单,一月份一旦有了仓单,一月份的价格可能达到最低,一月份能不能吸引仓单,这是一个问题,只要能吸引仓单,看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有没有价值。
主持人:下面这个问题,下边来肯定有高人,问这个问题,我念一下。听说,今年国家按托市收购,请问政策落实了吗?解答一下什么是托市收购。能不能托市,现在对政策的猜想,这事得问顾总。
顾众:刚才开场白第一个问题是市场化和价格分离,托市收购有没有,我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因为在我个人的操作这么多年,做交易经历中,我始终把中央和地方的新闻媒体作为一个信号,当整个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集中报道反应如何,一般都是会引发中央的决策部门作出反应,叫先行指标。
主持人:现在国家政策养殖业在北移,鼓励东北玉米的就地转化,今天时间关系,曹总要赶飞机了,这个问题回答清晰,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曹总,一路平安。养殖业就地转化政策,和未来东北养殖业有何建议,你可以用30秒时间来回答。
曹金刚:我个人认为,现在很多的企业,包括正大集团企业都在做养殖业北移,养殖业在玉米产区发展,我认为这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谢谢大家。
主持人:掌声欢送曹总。接着回答。
顾众:政策重大转变之前,都会新闻媒体先行过渡,如果说我从新闻媒体角度发现,到现在为止,从新闻同志的一些解析角度来看,没有收到有这方面的一些东西。
主持人:如果有这个导向,我想新闻媒体一定会最先报道这方面政策信息,所以这事别猜了,怎么落实的,大家也别猜了,还是回到市场价格上,如果价格分离了,市场化了,未来市场化如何影响玉米的定价体系,这个定价体系很关键,什么价格收,还是回到这个问题,价格的核心在哪里。定价体系影响在哪里?
肖强: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讲,首先问一下这个团队,第一件事情是构架研发体系,大概三到四年没有真正通过市场角度去判断,因为每年提前我们得到政府公布的保护价以后,大家知道会提前一段时间。大家就把这个当做天然的替补,这个又回到08年之前做法,因为我经历过,通过玉米市场化最好的黄金年代。
主持人:这个问题给朱总,当前玉米库存,您有什么建议去库存,有什么好的想法和政策,提建议,加快去库存。你有什么建议要库存合理的走向市场,有什么建议让我们已经拿到市场价格的这些生产者们,保障我们现有生产者的利益。
朱勇生:要是去库存的话,先看看中国现在的库存结构,开始各位讲了,现在每年产的东西,现在来讲生产、消费。消费是两大块,一是刚才曹总说的。下一步深加工的发展方向是健康和环保,健康,刚才刘总也说了,这个是间接性的,对中国来讲酒精行业不到90%,40%多是比较低的。中国如果按照美国的标准10%的话,应该是一个量化的空间,将来如果按照这个规范,1000万吨乙醇,如果现在去库存,我现在担心的是这些库存是放在库里,三年之后很难消化,五年之后玉米成为沉化粮。第二个价格到成本之后,供给减少一些。
主持人:什么方法去库存。
朱勇生:因为现在库存很快,必须前提是国家立项。国家应用多了,包括现在这次恢复了,没有说停止时期,这块我们相信,未来两三年,会有很大的增长,我觉得这个是建议,马上就要提上来。
主持人:顾总肖总做好准备。现在叫去库存,国内库存大约有2.3亿吨左右,去库存供给侧改革,你认为中国要留多少库存,相对比较合理,因为不是要把2.3亿吨全去,还有留一部分库存,作为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有保障。你认为在去库存过程中应该留多少家底。
朱勇生:这个数据国际上18%,是属于比较安全的,国内也可以在20%左右。
主持人:是当前产量的20%,去年24亿吨,5000万吨。
朱勇生:在目前是可以的,对我们是一个合理的经济保障。
主持人:肖总。
肖强:我觉得应该比衍生的数字翻一番,中国按照国际粮农组织说的,现在我们把20%设计为低保,一亿吨左右。
顾众:苏联要,乌克兰要,都从大连走,把口粮留住就行了。
主持人:一个月平均消耗大约1800万吨左右,两个月3000—3600吨。具体库存多少,我们也是对市场的推测,因为今年玉米大丰收,压力比较大,大家知道,由于近几年的临储政策,价格是全球最高的,保证了玉米替代品及其他品种大量的推广,我们即将要市场化了,进口的大门是关还是开?进口的节奏是如何平衡?
顾众:前一段时间他们问我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国储收购玉米,把中国的副食品打跨了,加上20%的关税,还要比中国的便宜一半,韩国的牛奶,在大连地区长驱直入,说明我们的整个粮食产本高了,这样的话,整个副食品行业,基本垮掉了,所以我觉得,这个粮食的问题,我觉得是整个产业调整,不是今天我们一句话说的清楚的问题。我想,把这个问题解决,是不是市场化,怎么走,可能分几步来走,总体上来说,跟国际市场接轨,第一步粮食价格必须跌到进口产品线。所以我觉得,GBS这种技术,最终肯定要放缓。总体上我认为价格必须跌到进口线。这是第一。
主持人: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问产业专家,今年的新玉米即将上市,今年的玉米产量是丰收了,还是减产了,丰收了您认为增产多少,减产了您预估减产多少,丰收、减产、数量,你们三位嘉宾,最多只说八个字,超过八个再加十分钟。
朱勇生:第一个,减产。
主持人:答案是减产。第十届你再准备这个问题。肖总。
肖强:减1000万吨。
顾众:比他多500。
主持人:减产1500万吨。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