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体市场特征的一些认识0304

发布时间:2016-03-04 08:29:30
——更想提出问题 

本期的认识,我们更多的是想要提出一些问题,引起一些思考和讨论。因为在过去的两周之中,我们更多是感觉到一些带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来得相当迅猛,并带给我们很大的困扰。
举例说明:棕榈油1605在3月2日夜盘交易中击破4880,按正常的逻辑和惯性指示看,我们应将空头目标下移到4740一线。但受到外围品种异动的增加,迫使我们放弃后续策略,转为空头兑现。同时,我们回顾在油脂系上的整体思路,尽管方向正确,节奏感上也算到位,但在结束此段交易后,没有任何喜悦,却是如释重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感受到有些新生的情绪在反反复复想获取当前市场的主导权。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情绪呢,其实,这也并不陌生,而且,我们也在前面的分析中反复提及,即:通胀!由于基期效应的问题(基数太低),CPI的轻微波动即被放大,并形成循环效应,从而扭转整个大宗商品的空头氛围,解脱苦局。
但为什么,我们在目前却深深感觉到纠结和困扰呢?是因为,本次通胀预期被激发,实在是来自一个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点:房价!
春节后,有关一线城市房价的快速上扬迅速取代朝核问题占据新闻头条,在信息流中,我们不断看到“千人披着棉被连夜排队买房”、“交易中心水泄不通被迫实行客流限制”、“一套房一日连跳三次价”、“日光盘、时光盘”此类相当有画面感的表述,也看到,诸如“女孩上海两次买房不成,却赚得57万”这样的黑色幽默。
对于本次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原因,我们暂时不得其解,但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看,简单整理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
1、 国家连续降息,放宽房贷条件,降低房产交易契税;(宏观政策)
2、 居民刚性购房需求在前期压制中,集中爆发;(民生)
3、 一线城市房产存量压力小,不存在去库存压力;(产业环境)
4、 买涨不买跌,蜂群效应。(交易逻辑)
5、 投机资金和某些房地产中介联手炒作。(资金来源)
6、 按揭贷款始终是银行的优质债务,银行更愿意向此投放信贷。(行业共识)
7、 地方政府为顺利实现地方债置换,重启土地财政法宝。(地方需求)
8、 流动性充裕,实体和股市低迷,没有好的投资渠道。(经济环境)
9、 实体低迷,地方政府对抗经济增速下滑压力,房地产最立竿见影。(地方需求)
10、 相对三四线城市而言, 一线城市各项环境优良,房产是优质资产。(比较优势)
11、 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房产保值。(资产保值)
如果还有其它的,欢迎大家补充。
在此,我们不去评判这些理由是否真实、充分、完整、有足够的说服力,我们想问的是:是否有足够的财富去支撑体量如此之大的资产?
我们这里说到的财富,并不是国家或一个团体的财富,而是对应在那些真正需要房产,需要房产安身立命的个人或家庭,是否能有足够的积累去支撑这样的资产价格及其体量?这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且自己作答。

我们也暂时不能对房价上涨的合理性,目的,意图做出任何判断,所能够的就是假设今后房价的三种路径,然后揣摩一下对整个经济环境和商品的大致影响。
假设一:房价继续上涨!
产生并确定示范效应,二线和三四线城市跟进,存量逐步消化,地方债务快速置换,房地产如同海绵般吸收流动性,投资是否增加不明确。其它消费或受到抑制。信贷规模快速放大,金融体系风险上升。可能对大宗商品产生一定的刺激,但倾向于短周期。
假设二:房价维持较高的水平
二线城市适当跟进,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周期拉长,地方债务缓慢置换,房地产保持常态,其它消费保持适度增长。信贷规模维持较高水平,金融体系风险保持平稳。流动性或注入其它领域,如股市、黄金、大宗商品。
假设三:房价下跌
各线城市去库存周期拉长,房地产投资增速和规模下降,地方债务风险局部发生,金融体系风险总体可控。其它消费不受明显影响。流动性不能释放,持币观望情绪上升。大宗商品按各自基本面运行。

如果按照以上三种假设推演,我们应该可能得到以下的结论:房价快速上涨,其实对商品并不是什么大好事。只有房价维持相对高位,才能在更长周期上对商品产生积极作用。
那么至于市场是否会有通胀的催生?我们现在是倾向有!但对其表现形式暂不能判定。如果通胀是如同房价般窜高的,但就注定是灵光闪现的,止于“季度情”。而通胀如果是通过基期效应,逐步叠加的,那么商品就会在更长的周期中具有核心主线。后者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这就是我所能想到的,欢迎大家批评和指正。本人确实不是科班出生,知识面较窄。


                                           倍特期货研发中心
                                                李攀峰
                                            2016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