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2017年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7-03-16 10:17:31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苏 鹏
(2017年2月4日)
 
同志们:
我代表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作工作报告。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苦干实干,全面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七大行动计划”,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重点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坚决打好稳增长攻坚战。始终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经济运行预判分析,采取系列精准应对措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全年全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385亿元、增长8.5%,占全市的11.3%,拉动全市GDP增长1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6亿元、增长15.1%;完成进出口总额265.1亿美元、增长12.5%,占全市的60%、全省的50%以上;实现财政总收入376.6亿元、增长5.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63亿元、同口径增长8%,基金预算收入62.44亿元、增长11.86%;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391亿元,增长23%,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8%,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三。二是龙头企业稳产扩产。英特尔“骏马”项目延伸段转移到成都生产,全年实现产值340亿元;富士康新投资6亿元笔电项目7月正式投产,全年实现产值406.2亿元,新引进富士康配套企业—业成公司50亿元全贴合平板显示屏和OLED压力传感器项目。三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微芯生物、好医生、远大蜀阳等38个项目开工,新开工面积约500万平方米;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OLED生产基地建成,中电科航空电子产业园、欧珀运营基地等126个项目加快建设,在建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阳光保险、中光电科技、银泰中心等67个项目竣工,竣工面积约881万平方米。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紧扣“双创大引领”“人才大汇聚”“体制大突破”,加大支持投入力度,推动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大力培育经济新动能。全年新增创新创业企业5200家,其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419家;新增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企业71家、上规入库企业4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余家,累计达到830家;创客人数达到10万人。一是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率先落实示范区“6+4”政策,推动先行先试财税政策全面落地;以全国第一的高分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复核,全年专利申请总量2.36万件,增长21.7%;启动建设西部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成功落户。二是全面聚焦招才引智。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创新设立创智、创客等六大人才招引项目,新增国家“千人计划”16人,累计达85人;新增省“千人计划”人,累计达 人,占全省%、全市%;成功创建全国第4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全国第7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立2亿元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金,新增人才公寓2122套。三是深入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制定成都高新区创新创业发展规划,分别设立三个50亿元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大企业大集团创新。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生物医药专场、首尔推介会、台湾推介会、全国“创青春”移动互联网交流会等大型活动20场。锁定200家重点企业实施“微巨人企业培育工程”。 全年新增11家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孵化载体62万平方米,新认定公共技术平台11家;新增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1项,增长137%;创新开展“双创”交易大市场、专家坐诊、科技创新服务券等特色服务,服务企业1万余家(次)。四是全面创新改革加快推进。大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创新。在全国率先探索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高校职务科技成果确权50项;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高新—成电合创空间、新型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基金,与四川大学达成全面创新战略合作,与郫都区、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临港集团合作共建菁蓉镇。在全省率先试点企业经营范围登记改革,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17家企业入选省军民融合创新成长型企业名单,占全省34%;盈创动力服务模式被评为全省“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1名人物入选“省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全年新登记各类型企业2.86万户、增长57.4%;新增注册资本1953.6亿元、增长135%。
(三)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紧扣“产业大智造”,面向全球招大引强,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新千亿产业集群。一是招大引强取得突破。全年利用外资18.3173亿美元、到位内资475.36亿元。引进总投资245亿元的京东方二期AMOLED柔性屏生产线、100亿元的四川省信息安全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12.9亿美元的AMD/中科曙光通用服务器CPU芯片项目、30亿元的中建三局总部项目、30亿元的中国铁建总部项目、15亿元的亚信集团信息安全总部基地、12亿元的浪潮集团西南研发中心、10亿元的新华三云计算运营总部及研发中心、7.3亿元的展讯全球研发基地、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的西门子工业自动化项目、3600万美元的胰岛素生产项目等重大项目95个,总投资1385亿元。银河集团设立生物药创新及研发基地,与全球药物商业化中心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升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网络设备、新型元器件4大领域产值增幅达26.2%、12.1%、4.1%、21.6%。德州仪器、英特尔、京东方等龙头企业产值增速15%以上。西门子示范带动京东方、远大蜀阳等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三是新千亿产业集群快速成长。新增生物企业超过600家,实现产值增长15%。高端装备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家,实现产值增长16%。金融产业聚集778家金融机构,营收400亿元、增长16%。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业聚集企业1200余家,销售收入430亿元、增长16.5%。电子商务引进亚马逊、韩国DK等知名电商项目,新增市级创新型电商62家,交易总额突破4000亿元。四是楼宇经济形成新亮点。全区投入运营的177个商业楼宇项目,入驻企业13682家、入驻率73.7%,全年新增楼宇利用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培育出中海国际中心、长虹科技大厦等税收“亿元楼宇”4个。五是深化金融服务创新。参与四川省信息安全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等8支政策性产业基金;“四个一”政策性贷款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累计帮助3500多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政策性担保贷款173亿元、信用贷款50亿元;在全省首创民营企业国家专项建设基金落地模式,帮助19个项目落实基金49.24亿元;全国首创的标准增信融资列入《国家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联合人民银行、盈创动力建立信用数据库;新增A股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1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27家,总数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三,区域经济证券化率近300%,远高于全国和全市平均水平。六是加大力度防风险。严格控制债务风险,政府性债务规模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截止2016年高新区政府性债务率22.88%,远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为国际空港新城开发建设腾挪出更多的融资空间。
(四)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紧扣“开放大融合”,全面加快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大力提升经济开放水平。一是成功争取自贸试验区落地。经国务院批复,成都高新区以金融城、天府软件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29.86平方公里区域打造四川自贸区核心区,积极开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经验复制和创新突破。二是高起点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将25万平米菁蓉国际广场整体打造为中韩创新创业园,设立西部首支中外合资创投基金,已引进22家国内外知名新型孵化器,入驻科技企业及团队410家,韩国投资伙伴株式会社(KIP)、韩国DK集团等一批合作项目落户,储备中韩合作项目近40个。三是全面加快天府国际生物城建设。完成天府国际生物城概念总体规划,入库项目200个,引进强新癌症干细胞靶向药物生产基地等项目41个。四是不断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园区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基本形成承载能力,引进项目26个,总投资额247亿元,广东欧珀等一批落地项目开工建设,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四川省首批打造的三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之一。五是持续深化对欧合作。加快“中国—欧洲中心”项目建设,顺利举办第十一届欧洽会、2016年科技型企业欧洲行等活动;与范堡罗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达成合作意向,推广西门子数字工厂示范经验,引进欧洲排名第一的创业加速器SBC。六是高起点谋划空港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成雏形、五年聚产业、十年立新城”发展要求,委托美国SOM设计事务所、麦肯锡等世界知名机构开展国际空港新城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十余项规划编制工作,为启动新城建设打好基础。七是综合保税区功能继续拓展。富士康产品维修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港仓内移”建立全球最大的IPAD维修基地,保税物流中心依托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功能,实现整合国际国内市场服务,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成效。
(五)大力实施美丽高新建设
紧扣“产城大提升”,提升城市宜业宜居建设水平,创新城市管理,完善城市配套,打造国际现代新城。一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高新南区和高新西区配套规划,桂溪生态公园、中和领馆广场等公园绿地建成投入使用,中和片区3条道路综合管廊工程、桂龙大桥、天润路跨清水河桥梁等工程顺利推进,加速构建“十分钟公服圈”“十分钟公园圈”“十分钟公交圈”。肖家河等5个社会综合体主体完工,中和新华社区综合体成为全市民生示范工程。二是大力实施“增花添彩”工程。制定“宜居水岸”、“小街区规制”等系列实施方案,完成吉泰路、府城大道等“花重锦官城”样板街道景观提升工程,金融城、新川创新科技园两个小街区示范区加快建设;启动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西区清水河、“一校一带”周边景观提升工程。三是积极开展旧城改造。基本完成中和、肖家河、芳草片区棚户区改造签约工作。完成30个老旧院落改造,晨风村(城中村)示范街改造进展顺利,大源四期、五期、怡馨家园147万平方米安置小区全面完工并陆续交付使用。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肖家河片区等64条道路实施“黑化”提升,实现了高新区三环内道路“黑化”全覆盖;严格环境保护准入标准,加强大气和水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建立环境监察“双随机”制度,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老旧院落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3600多户;打造生态河道近15公里,高新西区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完成主体施工,中和组团污水处理厂竣工。
(六)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紧扣“民生大保障”,推动教育、卫生优质高端发展,深化社会治理,实施精准扶贫攻坚,提升辖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一是教育、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新开办3所小学、9所幼儿园,率先在全市创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建立完善 “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全区推广“智慧健康社区”,新增医疗机构80家。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出台实施“助残服务补贴”制度,完成14个养老助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个社区养老院建设。引进全市首家“文化连锁店”,打造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位10个,建成惠民健身路径50条。二是就业社保水平进稳步提升。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落实各项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资金86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7.05万人;深入实施就业托底行动,在全省率先启动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实验区创建工作,打造四川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街道;大力实施全民社保工程,全区81.64万人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拨付各项社保待遇17.02亿元。基本完成拆迁安置,全年分配农迁房10263套,安置拆迁群众12816人。三是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油气管线、电力设施、特种设备等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健全区、街道、社区、院落四级人民调解服务网络;建立“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体系;设立公益创投专项资金扶持公益性社区服务类项目,培育志愿者协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获授“四川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示范区”。四是大力实施精准护贫。率先创新探索“支出性”贫困救助工作。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救助资金2609.7万元,对各类困难群众实施救助服务142402人。扎实推进援藏扶贫,全年落实援藏资金7044万元、区级扶贫资金560万元,实施援藏项目15个,创新开展高新区企业家德格行等活动。
(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紧扣“党建保障引领”,建设国际创新创业基层党建示范区,从严从实管党治党。一是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党工委中心组集中学习16次,开展各类宣讲近400场、累计覆盖3万余人次。二是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年投入基层党建经费1759.6万元,创新开展“美丽高新•党员示范”、“党员先锋”积分管理等特色亮点活动,创建5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5个示范点获批“成都市‘双强六好’基层示范党组织”;鲜明选人用人导向,试点7个副处级领导岗位公开竞聘,选拔7名优秀干部人才赴甘孜州德格县援藏。三是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在全省率先实现主体责任清单台账式管理向街道、社区延伸,在全省首创纪检监察组织向同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通报其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制度,在全省第一批次推开区(市)县委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全年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4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全年“三公经费”下降9.39%,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一年来,人大、政协工作联络处及人武部立足自身职能,主动作为,收到良好效果。统战、侨台、外事、机关服务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成效。
2016年,各街道工作亮点纷呈。肖家河街道打造全市首个街道级众创空间,以党建创新、公共服务创新引领社会创新;芳草街街道深入推进老旧院落改造,打造全市首条“党员志愿者示范一条街”;石羊街道创新城市治理机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桂溪街道创新双创服务模式,楼宇经济蓬勃发展;合作街道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服务民生能力持续增强;中和街道创新社会治理服务方式,城市治理水平明显提升;西园街道创新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功能型党组织建设,服务“一校一带一镇”建设;高投集团大力推进ICON·云端、桂溪生态公园等地标性项目,提升城市形象。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全区干部群众开拓奋进,社会各界对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全区干部群众,向广大企业家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成都高新区改革发展的同志们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成都高新区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成都高新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高水平建设空港新城面临的诸多挑战;三是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四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紧,新的经济增长点贡献偏低;五是工业和招商引资方面大项目储备不足;六是随着国际空港新城建设的深入推进,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平衡财政收支还有一定困难。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加以解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期盼!
二、2017年工作安排
2017年,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成都高新区开发建设国际空港新城的开局之年、奋力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关键之年。做好2017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市委 “157”总体思路以及市委对成都高新区“当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支撑”的重大要求,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构建“一区四园一城一镇”发展模式,突出“一极两区一新城”工作重心,深入实施“七大行动”计划,加快打造经济核心增长极、国际办公区、创新驱动核心区、具有世界水平的国际空港新城,奋力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产业增加值1488亿元、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9亿美元、内资520亿元。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统筹优化空间发展
要按照“一区四园一城一镇”发展模式,突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优化和统筹空间发展。
一是提升高新南区水平。高新南区要凸显国际化、现代化、服务化、特色化,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楼宇经济,打造成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双创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体现成都市“蜀风雅韵”。大力提升城市品质,进一步强配套、优品质、畅交通、树特色,加快公共空间环境景观、小街区规制示范点、宜居水岸建设,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精品城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新培育□个亿元特色楼宇,楼宇企业入住率提高□个百分点;新引进世界500强及知名企业总部□个。加大对成都科学城的支持力度,把成都科学城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
二是提升高新西区水平。高新西区要突出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培育产业生态体系,带动辐射发展,把高新西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和校地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立足加粗拉长产业链,用先进标准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扩大高端电子产品全球维修业务规模,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向5000亿产业集群奋进。汇聚校地军民协同创新创业优势资源,完善园区交通、商业及公共配套功能,把菁蓉镇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同高新西区一体化发展,4月底前与郫都区、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临港集团签订菁蓉镇合作共建协议,将高新区现有公共信息资源、公共技术、国际服务、科技中介等平台服务功能延伸至菁蓉镇,着力打造国际化、类硅谷式的创新创业策源地。
三是加快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国际生物城要突出产城融合、专业园区定位,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双创人才栖息地、世界级生物产业创新与智造之都、国际化生命健康小镇。要大力推进项目引进建设。推进国药集团系列项目、加拿大全球药物商业化中心中国中心等□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强新癌症靶向药物生产基地、安特金疫苗生产基地等6个产业化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古巴阿尔茨海默病影像诊断和治疗项目等高端技术成果转化,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研发及转化中心、四川生物增材产业研究院等□个创新服务项目聚集;推进云克药业核药生产基地、美国大众创新实验室等□个项目签约落地,全年引进生物医药重点项目30个以上。着力深化完善规划体系。实施生物城起步区控规、城市设计、规划环评等10个专项规划“百日攻坚”,建立形成法定专项规划体系。着力加强承载能力建设。加快国际生物城文化中心、污水处理厂、公共路网、生态带综合治理等□项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建设1所幼儿园和1所学校,加快高端酒店、员工公寓、商业街、国际会议中心等配套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
(二)全面加快国际空港新城建设
空港新城建设要走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新人口红利发展之路,建设功能交融、智慧交互、生态交织、低碳交通、人际交往的未来之城。
一是完成编制规划。坚持规划龙头引领、多规合一,贯彻创新之城、科技之城、低碳宜居典范城市理念,实施规划大会战,快速完成国际空港新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报市委、市政府审核通过,形成法定规划体系。高水平编制国际空港新城土地利用规划,调出国际空港新城涉及的全部基本农田,积极争取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制定适应国际空港新城快速发展要求的拆迁安置模式,保障各类项目用地。加快完成国际空港新城起步区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化国际空港新城CBD地区城市设计,统筹做好防洪、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各类专项规划,努力打造全球新枢纽经济领航者。
二是全面拉开建设。坚持大干快上、多快好省,掀起投资建设热潮,完成新城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设立国际空港新城投融资平台公司,聚集社会资本投入新城建设。大力实施景观大道及周边景观改造工程、绛溪河河道改造及周边景观工程、三岔湖环湖路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加快起步区骨干路网、外联道路建设,启动资三路、简三路等快速道路工程,实施二绕新增互通立交节点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变电站 、给水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部分乡镇旧城改造工程,加快征地拆迁安置小区和配套医院、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国际空港新城孵化园、双创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
三是开展全球招商。在世界500强和行业20强中梳理一批目标企业提前跟踪促进。探索与普洛斯、华夏幸福等专业园区运营商合作,积极推动华夏幸福产业园、安博物流园等项目落地,引进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加速国际空港新城产业和科技项目聚集。
(三)加快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和能动轴。高新区产业发展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高端化、集群化、低碳化、国际化、智能化、融合化;强基础、扩规模、优结构,全面提升附加值,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全球产业体系重要节点。
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做大先进制造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2017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户;完成工业投资□亿元、增长□%,工业投资占固投比重□以上;确保全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跟踪掌握格罗方德、京东方、富士康、德州仪器等龙头企业转型动态和产业配套情况,及时引进企业新项目和配套企业;重点引进传感器、机电元器件等关键原材料配套企业、手机整机生产企业;引进车载显示、手机触摸屏、可穿戴设备等面板应用企业和液晶、玻璃基板关键材料生产企业,促进京东方、天马等面板企业与富士康、联想、戴尔等终端企业合作;引导企业开发面向网络通信、数字视听、工业应用等领域的集成电路产品。推动生物产业规模突破。鼓励制药企业优势品种尽快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开展“药品持有人”试点,鼓励倍特、奥泰、苑东等高成长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互联网+健康医疗”产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升级。加快西门子、爱乐达、阜特、华气厚普等□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立航科技、振芯科技等□个项目建设,争取运达科技、中电科柯林斯等□个项目落地,打造航空电子、北斗导航、轨道自动化等特色园区,鼓励中电科航电、海特集团等龙头企业多元发展,加大西门子、四威高科、普瑞斯等企业智能制造装备推广应用。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是结构调整的方向,要加快发展,提升比重,确保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加快西部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加快聚集银证保三会法人机构和区域总部,设立金控集团,大力引进财富管理、融资租赁、创投融资机构;抢占金融科技发展先机,制定金融科技专项推进方案,设立金融科技产业专项基金,搭建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和人工智能公共计算服务平台,汇聚国际金融人才,构建企业信用体系,打造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落户首选地;大力促进金融创新与开放,打造跨境资金运用中心。2017年,引进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和区域总部□个,聚集金融机构850家,金融业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50亿元,从业人员2.8万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出台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打造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主题园区、特色街区、专业楼宇,优化完善电商技术、人才、信息、物流等要素支撑;促进亿邦动力电商创业服务全国总部等□个项目落户,引导电子商务营销推广、语音服务等专业服务企业聚集,力争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规模4000亿元。大力发展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产业。推动向移动化、云端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构建产业发展平台体系,推动国信安、腾讯、阿里、芯通等企业自建园区发展,打造国家移动互联网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都软件交易所等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与西门子自动化平台、乐视云计算中心、华为软件开发云应用平台等企业服务平台合作,确保全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深入推进产品分析、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进国际知名商务、管理、技术、工程咨询机构□个,引导和培育大型企业、重点高校在高新区设立独立专业服务机构□个。
三是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锁定100个以上的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行业龙头目标企业,重点跟踪515亿元的国显光电第6代AMOLED生产线、500亿元的京东方B12及模组项目、120亿元的京东方健康产业园项目等项目,引进重大项目25个以上。开展天府新区医疗中心、高新区体育中心等项目土地清障行动;促进格罗方德、国药集团等14个重点项目开工,加快京东方二期、欧珀等52个重点项目建设,争取百裕、广日科技等12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
(四)深入推动改革创新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才、企业是主体,政策是引领,环境是基础,机制是保障,产业化是根本。要统筹各个维度,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扩大劳动力、资源、资本要素规模;提升人才、知识、信息倍增效益,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家、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区。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成都高新区科技供给侧改革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是要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增加有效供给;就是要大力培育新的企业创新主体,壮大经济新动能。加大招才育才力度。坚持以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为统揽,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顶尖人才“一对一”礼聘制度。强化海外人才离岸双创基地建设,在美国硅谷、欧洲等建立具有海外“预孵化”功能的众创空间、离岸孵化器,开展“全球初赛、高新决赛”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探索外籍人才直接注册成立公司试点,制定外国留学生直接进区创新创业办法,建立一站式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全程代办服务。2017年新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国家“千人计划”□名、省“千人计划”□名;新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企业□家。实施创新型企业成长工程。推动世界500强企业、国内100强企业等到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全年新增各类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5家;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潜力、发展后劲创新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锁定200家重点企业实施“微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一批瞪羚企业、高成长企业、独角兽企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提升“成都高新造”产品的品质、品牌形象,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的企业□家、新增孵化载体□万平方米。推动企业降成本增效益。落实国家、省、市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失业保险援企稳岗等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通过融资增信、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应急周转等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探索投贷联动帮助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企业直接融资。帮助企业争取直购电交易资格,支持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降低用能成本。落实国家、省减税政策,清理盘活土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二是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出台示范区条例,发布实施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推广示范区“6+4”先行先试政策,深入推动科技成果权益改革,争取一批国家、省、市层面的政策先行先试。深化国家双创基地建设。把25万平方米中韩创新创业园、21万平方米中国-欧洲中心、10平方公里国际创新创业示范基地、40平方公里校地军民协同创新基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四大国家级平台”。深入实施创业天府高新区引领工程。常态化开展“双创”活动,加强与韩国、硅谷、欧洲、以色列等孵化器平台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办好“创业天府·菁蓉汇”韩国主题活动、2017成都海峡两岸创新创业发展交流会,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服务业聚集发展试验区建设。
三是打通科技创新两大通道。着力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在军工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实施军民融合型大企业大集团、军民融合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做好军民融合企业申报认定,帮助企业军工资质申报认证。支持“民参军”,遴选培育硅宝科技、银河磁体、普瑞斯、贝瑞光电等一批民营优势企业进入军工装备科研、生产领域;鼓励民口企业与军工单位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推动企业与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领军人才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邵斯达克•成都高新大核酸研究院”建设运营。积极探索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合作,加强与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的务实合作,建立高新-高校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基金。
(五)全面提升双向开放水平
经济全球化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坚持“站在月球看地球,站在珠峰看成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加大对外交流,全方位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内陆自贸区。制定成都高新区自贸区建设发展规划,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入开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等制度创新,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的行业监管和资格审查制度。实施国际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TSPPP),在产业集群、金融创新、金融开放等领域合作取得突破,建设全球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境外资本投资境内创新企业模式,启动国际化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
二是加快国际平台建设。深化与韩国合作,推动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在韩国金泉市设立办事处,加强中韩创新创业宣传、对接,引进韩国创业机构、企业及项目,加大对入驻中韩创新创业园的机构、企业支持力度,引进中韩创新创业项目□个。加快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围绕总部、研发中心、交易中心等业态,加大全球招商工作力度,全年引进产业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深化同欧盟合作,加快建设“中国-欧洲中心”,持续深化与法国索菲亚科技园姊妹园区合作,推动成立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联盟,举办2017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圆桌会,办好第十二届欧洽会、2017年科技型企业欧洲行活动。
三是拓展对外交流合作。鼓励区内企业“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品、技术、服务等标准互联互通互认,发挥蓉欧快铁大通道快捷、低成本优势,协调联想、戴尔等国际化企业充分利用“蓉欧+”拓展欧洲市场,转移产能到成都。推进与国际标准化组织(CISO)合作,加快成都高新标准接轨国际的步伐。加强与国际知名城市文化交流力度,举办国际性的展会和体育赛事,加强与国际领事机构衔接,发挥好领事机构、华侨社团、商会和国际知名企业作用,强化高新区的国际宣传,让世界了解成都高新区。
(六)着力持续保障改善民生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发展要更加鲜明地惠及民生,让辖区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推动社会事业优质高端发展。加大名优品牌学校内培外引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优质名校领办新建学校,全年新开办中小学校□个,新增学位□个;加快四川省人民医院高新分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西区医院建设,继续推动医联体建设,完善远程诊疗体系,畅通分级诊疗通道,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提升工程。加快高新文化中心和高新体育中心建设。加强养老助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管理,建立社区医疗养老助残体系,逐步打造“15分钟健康养老助残服务圈”,实施助残服务补贴制度。深化“青春•文明•梦想”系列主题活动,打造“高新之声”等精品文化惠民活动。
二是抓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争创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深入实施“创业富民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农迁居民稳定高质量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深入实施全民社保工程,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实施综合柜员制社保经办服务模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
三是大力实施美丽高新工程。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成品建筑,减少使用玻璃幕墙,实施建筑垃圾现场资源化利用。启动肖家河、火车南站等3个小街区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推进中和老城区形态业态规划,启动成自泸以东区域规划建设。大力实施“宜居水岸”工程建设,完成大源水系绿地链至锦江等公共空间环境提升。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推动郫都区合作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启动中和生活垃圾压缩建设,率先实现三环外至绕城内道路“黑化”全覆盖,继续实施34个老旧院落“一级改造”工程。
四是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加强与简阳对接,摸清贫困人口情况,提升托底援助层次和质量。推进对口帮扶简阳、都江堰、崇州市贫困村工作,落实托管区“五个一”帮扶责任,完善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实施援藏“九大工程”,突出产业帮扶,帮扶德格县完成2017年贫困村摘帽任务,统筹推进17个重点扶贫项目。
(七)强化基层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成都高新区面临城市化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必须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一是提升街道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健全街道工作机制,加强街道办事处与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完善以街道为主导、各方参与的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运行机制。积极主动为辖区重大项目建设做好拆迁、治安服务,做好辖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进、服务,协调落实税源户属地征收工作。加大对社区及院落管理和服务,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扎实做好涉及辖区居民的医疗、教育、助老助残等民生工作,构建便民利民的民生服务体系。配合职能部门做好矛盾排查、应急处突、风险评估等维稳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开展“四大质量提升行动”,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服务供给。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和创新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推进风险、隐患双重预防,确保高新区安全生产形式稳定好转。强化基层依法治理,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抓细抓实各项维稳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加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经常性开展文明社区、文明院落、文明家庭等群众性创建活动。
三是深入推进三农工作。以托管区域为重点,做好农民增收、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等三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高水平推进国际空港新城建设,要发挥人和机制的关键作用,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打造服务发展的软实力。
(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持续深化“B2G、R2G”建设,打造市民服务网络平台。优化政策供给,支持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的政策制定、兑现,要充分论证、跟踪评估绩效,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学习型政府,强化能力提升,善于借智借脑,建立与市场和企业对接的高新战略智库,搭建聚智平台,强化智库战略谋划、资政建言、政策评估和汇智聚智功能,更好服务科学决策。
(二)建立专业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坚持人员、机构高度精简,坚持缩短决策链和执行链,坚持管理上扁平化、高效率,优化机构设置,逐步构建“一区四园一城一镇”发展模式。科学谋划重大项目布局、重大资金安排和重大资源配置。加强工作流程优化和再造,强化协作配合,降低协调成本,提升运转效率,打造“流程清晰、责任明确、环节可控、监督到位”的运行机制,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全面推进法治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规划,持续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推动出台《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为高新区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同志们,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成都高新区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乘势而上、克难奋进、拼搏实干,为成都高新区当好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支撑、早日建成国际创新创业中心而努力奋斗!